必一运动寻找错杀券仍是较好的切入口近日在人民币升值、政策博弈升温、业绩期结束等有利变化下小幅反弹。但毕竟业绩驱动还需等待,美国大选、节日效应等扰动仍在,因此相比指数继续上行,我们更期待:1、资金面和风格的再平衡,带来中小盘的修复行情;2、低机会成本+赚钱效应抬升,推动“成交量→市场信心”进入正循环。转债方面,近日保险增持ETF形成托底力量,但仍有待完全转向,且转债尾部风险仍存,我们认为此时整体重仓转债的条件仍待确认,我们建议是:先根据转债产品特性提供的高赔率,以错杀品种为主要切入口。再根据变化,逐步提升参与度(持续反弹)或继续观望(冲高震荡)。
近日人民币升值加速演绎、政策期待进一步升温、风格切换推动资金转移、业绩期收尾等积极变化,推动股指反弹,但仍需提防资金、政策博弈等风险。相比指数继续上行,我们更期待看到风格的再平衡和“成交量→市场信心”的正向循环。我们认为这波反弹仍属于市场磨底过程中的小波段,完全逆转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理由:1、政策博弈、人民币升值等逻辑基础上,关键要看宏观价格信号、企业库存、工业需求等能否形成共振;2、近期面临美国大选、节日效应等扰动;3、指数继续反弹过程中还有解套盘抛压,市场信心的修复或还面临扰动。
配置方面,我们认为以下几条逻辑更值得关注和布局,当然风格上仍以中大盘为主(新资金建仓需要):1、最优先的还是围绕基本面变化布局,主要有两类:1)供求矛盾已基本出清:储能、风电等;2)供求格局仍偏有利:轨交(产能紧)、造船(需求)等;2、适度博弈政策,机构低持仓品种优先,也分为两类:1)已看到“政策底”的:教育、旅游、地产链等;2)受益于财政政策发力预期的:汽车、家电等链条;3)有资源引导或倾斜导向的:半导体、军工。3、9月产业事件驱动,主要与消费电子相关,关注面板+光学+PC(涨价)、先进封装,但注意提防对应美股巨头回调等风险。
近日转债新券小批量上市,但全年净供给仍不大,预计未来一年仍难快速恢复。供给层面重点是优质新券补充不足,有几个值得关注:1、年内没有AAA、AA+评级个券发行;2、大盘品种相对匮乏;3、大股东申购意愿也在下降;4、新券中签率快速提升,万凯、升24中签率超2%。转债需求上,近日保险等机构有所增持,但更多体现为底部支撑,需求扩张有空间但仍需的后续提振。需求数据来看,保险今年持续流入:1、可转债ETF规模快速上升,主要是受保险等配置资金推动;2、投资者结构中,保险直投也在持续增长。而基金6-7月相对平稳,但近日遭遇赎回,可能在后续交易所、基金季报有所体现。
虽上周小反弹,但行情的完全逆转或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股指大概率还有波段反复。而近日险资和银行理财通过ETF小幅增持转债,更多是底部支撑力量而非上涨的驱动力。当前个别品种仍面临清偿风险和到期兑付问题,且转债债底不坚实的问题没有改变,此时整体重仓转债的条件仍不成熟,我们的建议是:1、先根据转债产品特性提供的高赔率,局部寻找有类似2018年底特征的错杀品种。重点关注信用上无硬伤、期权价值近乎“白送”,但正股所处行业可能已度过最困难阶段;2、再根据变化,逐步提升参与度或继续观望。前者需要更注重正股预期,后者则更注重安全垫和条款博弈。
1、指数层面:三大指数震荡分化,上周上证指数下跌0.43%,创业板指上涨2.17%,深成指上涨2.04%。
3、市场主线%,电池、西部大开发板块走强,AI眼镜概念走高,白酒、高速公路等板块走低;周二,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11%,创业板指跌0.94%,银行、房屋检测板块表现强势,消费电子、养殖业板块集体下跌,光伏概念股异动拉升;周三,沪指跌0.40%,深成指跌0.31%,创业板指涨0.05%,血氧仪、小金属、人形机器人板块走高,银行汽车股板块走低;周四,沪指跌0.50%,深成指涨0.94%,创业板指涨0.65%,消费电子概念集体爆发,光伏板块涨幅明显,银行、房屋检测板块回调明显;周五沪指涨0.68%,深成指涨2.38%,创业板指涨2.53%,大金融板块、大消费板块走强,消费电子概念表现强势,银行板块持续走低。
4、板块方面:中信一级板块方面,基础化工指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传媒指数均表现较好。概念板块上,柔性屏(折叠屏)、血氧仪等概念涨幅显著。风格方面,上周小盘指数(+2.80%)强于大盘指数(-0.35%);创业板指(+2.17%)强于上证50(-0.86%)。
4、新券表现:上周共2只转债上市,为集智转债(规模2.5亿),首日价格157.3元,溢价率(92.55%);伟隆转债(规模2.6亿),首日价格157.3元,溢价率(76.14%)。
5、条款博弈:上周,金田公告下修;维尔、长青、隆华、易瑞、白电、弘亚提议下修;国投、溢利等公告不下修。
我们上周提到,主要关切是中报业绩期、三年定开产品赎回以及外部环境等扰动,而银行股涨幅过高也导致了指数失真,同样会影响板块轮动及市场表现。我们的判断是:1、大机会还需要宏观信号的配合,期待“产能利用率等指标好转→盈利预期回升+验证→有承接力的热点出现→公募等机构资金活跃度提升→估值开始修复→……”;2、但短期指数在技术上已具备“超跌+背离+缩量”三个关键特征,投资者可适度博弈政策发力带动的超跌反弹。该逻辑在上周已有一定体现。
一是,人民币升值加速演绎,提升了A股资产吸引力和资金回流预期。短期有几个支持人民币升值的逻辑形成小共振:
1)7月高频数据表现不佳给稳增长带来压力,8月PMI数据小幅回落,继续强化政策发力的紧迫性;
2)地产→财政,企业→消费的传导链条仍不畅,导致地方政府财力受到制约,债务压力仍较大。稳增长也是稳风险;
3)9-10月是务必完成全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9月还有会,意味着当下即将进入重要的窗口期;
三是,风格切换推动资金转移,权重股资金流出并反哺中小盘。一方面,银行等权重股前期涨幅已高,再加上中报披露后银行整体业绩表现仍一般,机构兑现需求开始增加;另一方面,中小盘风格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其中的绩优品种或能在美联储降息配合下得到一定重估。A股有望迎来风格层面的再平衡,存量博弈格局之下,权重股调整对中小盘表现自然偏有利。
四是,中报业绩期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市场从担忧业绩“爆雷”转为对下半年业绩能否好转博弈,并寻找业绩稳健标的。上周A股中报披露率从94%升至99%,意味着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已“交卷”,最终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1.63%。而“爆雷”风险基本出清后,市场有望转为交易下半年业绩改善品种,此前业绩期的对市场情绪的压制预计逐步解除。
五是,股指技术上“超跌+背离+缩量”等特征仍在,有了上述几点触发剂,市场自身也容易呈现超跌反弹。上周板块涨幅与此前跌幅明显有一定相关性。
第一、历次反弹过程中都会有解套盘形成的抛压,短期阻力一般较大。况且三年封闭基金赎回等问题仍在。当然,公募赎回高峰可能已度过,这点已不必过分担忧;
第二、上周小反弹的最核心逻辑还是人民币升值+政策博弈升温。因此一方面需要提防美联储降息落地后人民币升值逻辑减弱,一方面还要提防9-10月政策博弈不及预期;
第三、当前多数板块仍面临供求格局不佳的现状,市场更多交易的是短期改善而非中长期的持续成长,意味着眼下板块机会仍偏少;
策略方面,相比指数继续上行,我们更期待看到风格的再平衡和“成交量→市场信心”的正向循环。近日股指在人民币升值、政策博弈升温、业绩期结束等积极变化下小幅反弹,但行情的完全逆转或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理由:1、政策博弈、人民币升值等逻辑基础上,关键要看宏观价格信号、企业库存、工业需求等能否形成共振,目前离业绩驱动仍有一定距离;2、近期面临美国大选电视辩论、节日效应等扰动;3、指数继续反弹过程中还有解套抛压待解,市场信心的修复或还面临扰动。
配置方面,我们认为以下几条逻辑更值得关注和布局,当然风格上仍以中大盘为主(新资金建仓需要):
2)供求格局仍偏有利:轨交(产能紧)、造船(需求)、海工(更新需求)、锂电材料(补库需求);
3、9月产业事件驱动,主要与消费电子相关,关注面板+光学+PC(涨价)、先进封装(秋季新产品),但注意提防对应美股巨头回调等风险。
转债指数跌破低点后,上周跟随回升,流动性冲击有所缓解。本周我们将基于当前转债供求情况,尝试探讨后续转债资金面可能的变化。
近日新券小批量上市,但全年净供给仍不大,预计未来一年仍难快速恢复。8月共有8只转债新券发行,已是今年发行规模最高的月份。但对比往年供给偏小,今年供给约为2020-2022年的15%,优质新券稀缺。
近日保险等机构有所增持,但更多体现为底部支撑,转债需求扩张有空间但仍需的后续提振。一方面,保险等资金本就偏好左侧底部布局,意味着配置资金更多是托底,很难扭转趋势;另一方面,数据层面我们也能发现,保险持续加仓转债,但整体需求仍有不足。我们认为,在尚未完全好转、个别转债尾部风险仍未解除的情形下,大部分投资者对转债操作仍相对克制。但转债需求大概率已度过负反馈高峰,不少机构开启左侧操作。近日转债已表现出一定抗跌性。
第一、可转债ETF规模快速上升,尤其是上周(8月26日-8月30日),我们认为其主要是受保险等配置资金推动。今年以来转债ETF份额持续流入,4月至7月底份额由7亿上行至15亿。8月底转债市场再度调整,配置型资金持续流入,仅上周单周份额增长超1亿,对应金额超10亿。
第二、从投资者结构看,保险持续流入,基金整体平稳、近日遭遇赎回。保险从年初开始持续加仓转债,规模、占比均有明显提升,保险已是转债市场增量资金的最重要来源。年初基金持转债规模有大幅回落,其中主要是部分底仓券退出市场(川投、G三峡EB1、无锡等)。今年以来基金持转债占比并未明显回落,4月-7月还有小幅提升,基金是转债市场最坚实的投资者,但近日遭遇赎回压力。
第三、基金季报方面,公募持转债规模变化不大、仓位回落,有较为充足的加仓空间。基金二季报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转债仓位下行,但转债规模却略有提升。主要是转债全市场规模限制,基金能配置的个券规模、数量下行。总规模扩大情况下,仓位当然下行。基金有充足的加仓空间,但仍需要看大环境。(详见2024年7月21日转债策略周报——《围绕政策与海外寻找交易线索》)
策略方面,重仓转债的条件仍待确认,但已经可以从寻找错杀品种切入,再根据变化相机抉择。虽上周小反弹,但行情的完全逆转或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后续仍面临解套盘抛压、节日效应以及美国大选等扰动,股指大概率还有波段反复。而近日险资和银行理财通过ETF小幅增持转债,更多是底部支撑力量而非上涨的驱动力。当前个别品种仍面临清偿风险和到期兑付问题,且转债债底不坚实的问题没有改变,此时整体重仓转债的条件仍不成熟,小冲击仍难以避免。
1、先根据转债产品特性提供的高赔率,局部寻找有类似2018年底特征的错杀品种。重点关注信用上无硬伤、期权价值近乎“白送”,但正股所处行业可能已度过最困难阶段的品种;
2、再根据变化,逐步提升参与度(持续反弹)或继续观望(冲高震荡)。前者需要更注重正股预期,后者则更注重安全垫和条款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