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健康书进入“战国时代”养生听谁的?前不久,以《无毒一身轻》等著作掀起养生饮食风潮的林光常,在因涉嫌夸大疗效而被起诉。无独有偶,《刘太医谈养生》的作者刘弘章近日也因他的身份、学历遭到了一些读者的质疑。他们的理念曾被读者视为圭臬,他们的书甚至至今还得到部分读者的追捧,当这些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地爆出时,是时候来梳理和思考一下我们依旧火热的健康书市场了。
著名书评家黄集伟曾在2006年年末图书年终总结中评述,“2006年是健康书大行其道的一年”,“大行其道”的健康书在2007年更是“高开高走”、“牛气十足”。不仅是已在健康书市场分得了一杯羹的出版社趁热打铁地延续品牌,譬如青岛出版社出版《细节决定健康Ⅱ》、译林出版社出版译著《YOU身体使用手册Ⅱ:腰部管理》、新世界出版社推出《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更多带有新兴健康理念、更具操作性的健康书,像《求医不如求己》、《经络使用手册》、《水这样喝可以治病》等陆续推出,并且动辄销售十余万甚至几十万册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赵仲龙将燃起这把健康火的功劳归于以洪昭光为代表的健康教育专家,“2002年,中央文明办和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的活动,在全国选派殷大奎、徐光炜、洪昭光等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活动,他们的巡讲活动不仅普及了医学科学知识,也引导了居民关注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注重健康的另一个背景则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非典让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大大增强,提高预防疾病的自觉性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图书市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则是一本名为《登上健康快车》的书,2002年8月,这本有关洪昭光、向红丁、胡大一等著名医学专家健康大课堂讲座的书出版,上市首日就销售逾万册。自此以后,各种健康书纷纷推出,并登上了销售的快车。
2003年引进过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光冈知足的《肠内》,还策划过《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王晨霞说寿》等一系列健康书的严平说:“近几年市场上的这批健康书无疑给民众带来了一股健康保健之风。光明书架在策划这一系列书时定名为健康启蒙系列,这本是对我们保健意识的一种启蒙健康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对自身生命的主动关注是保健的精髓。同时,健康书的出版也具有现时意义,在现阶段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时期,人们能自主地珍惜健康、爱护健康,实在是一件幸事。”
也正如洪昭光说过的:“大众对健康的关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越来越重视预防是一个好现象,如果疾病预防投入1块钱,治疗就能减少8块钱,抢救就能减少100块钱。”
相比于洪昭光 “四大健康基石”、“五色营养学说”的主流保健观念,如今的健康书大打概念牌,从排毒到生机饮食再到“使用经络”,各种的健康概念层出不穷,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本书的说法是:“菠菜炒豆腐不利于钙吸收,不能吃。”那本书又称:“食物相克是不靠谱的营养学伪概念。”一会儿告诉读者“西红柿生吃能保证营养不流失”,一会儿又有新研究“西红柿炒着吃营养更容易被吸收”。而出现在林光常《无毒一身轻》里的“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以及刘太医“肉块能吃死人”等颠覆常理的说法更是让读者无所适从。
赵仲龙说:“其实我们健康教育专家在将健康理念传达给读者时,会尽量选择一些公认的、常识类的保健知识,很少出现观点相左的现象。但即使有观点不一的情况也可以理解。”首先,这个世界上最玄妙的莫过于生命,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才刚刚起步。洪昭光曾笑言:“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搞两大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和征服癌症计划。结果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而庞大的征服癌症计划在花费了200多亿美元巨资后,因无法完成预期目标而不得不宣布失败,至今,癌症还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其次,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健康理念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赵仲龙说:“以前我们总提倡西红柿生吃,现在又建议西红柿炒着吃,但这两种说法并没有自相矛盾。因为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生吃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后来研究发现西红柿中有丰富的茄红素,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只有用油烹调后才容易被吸收,所以又提倡熟食。当然对于个人来说,愿意摄取维C或茄红素,生吃熟食就各取所需了。”
而一些另类的观点,赵仲龙说,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临床上有很多研究结论,但需要进一步证实,需要被不同的个体、被反复地证明。而这些尚未进一步证实的观点往往被某些专家或是商家加以利用。
《中华养生保健》主编王雷说:“如今在我们刚刚起步的医药科普、健康保健这个科普的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把保健知识超科学化,将保健医学知识说成万能的。将一个观念说到极致,这样会误导读者。超科学也就是不科学,医学是一个发展的学科,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突破、否定的学科,我们今天的养生知识、保健知识也许在明天就过时了,绝对不能超科学化。”
2006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这是首个针对具体类别图书出版准入的明文规定。健康书关系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特别是近日林光常等的负面新闻爆出后,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关注、探讨健康书是否要执行准入制。
王雷认为,健康书出版非儿戏,专家创作、权威专家审读、具备相应健康知识的编辑把关是确保健康书质量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执行准入制度则无大必要。“我国还处于健康文化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必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个阶段里,有一点很重要,媒体和相关机构,既要引导读者的正确取向,又不要轻易地否定一种观点。这些出版的图书只是代表一家之言,属于次学术书,学术尚且能够争鸣,次学术为什么不可以呢?”
王雷说:“林光常反对喝牛奶吃鸡蛋,他的理论我就不赞同。但就专业考虑,我会将他的说法当做一个参考资料,研究他提出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可取之处。在此时持宽容的态度,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观点是否正确很重要。另外,在我们的医药科普领域,还有一种现象,往往将作者本人的性格或者人品与他的观点著作联系起来,因人存废,并不可取。
“医学养生科普是对我国医疗资源再分配的一个有利补充。但我们的医学科普领域还缺优秀的科普作家、缺精品书。”王雷特别提到了前不久由中央宣传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7个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进入农村、社区和家庭,计划在今后3年在全国举办大规模科普宣传,传播中医药理论知识,使人民群众认识、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他说:“未来的三五年,健康书还会经历鱼龙混杂、百家争鸣的状况,但大浪淘沙,优秀的作品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读者的认可。而在中医中药中国行等相关活动的推进中,我相信必定会产生优秀的科普作家、优秀的科普读物。”
赵仲龙也认为另类的健康保健都是昙花一现。“过去流行一时的甩手能治百病,有很多人一边走路一边不停地甩手,还有红茶菌能治百病,有些人家就在客厅里摆满了红茶菌,再有打鸡血,给人注射点鸡血就能够治百病这些说法都曾经甚嚣尘上,最终还是销声匿迹了。”现在要做的是做好主流医学的科普工作。赵仲龙说:“医学科普是我们健康教育协会一直在做的工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归结为需要名家、名作、名嘴。首先是名家,从事这项工作的必须是行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其次是名作,由他们出版的作品不能是学术著作,而是科普的著作,让老百姓爱看、看得懂且用得上。最后是名嘴,进行科学普及,巡讲活动是有力的手段,这就得培养我们的专家,让语言生动、风趣,具有沟通能力。”
日前,国内某知名电视栏目将“牛奶有害论”发起者林光常、卫生部首席营养专家洪昭光教授等邀请在一起探讨养生之道,而关于国人该不该喝牛奶的问题当然成为探讨焦点。记者当时也坐在电视机前,内心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不仅因为两大对立观点的直面PK,更是因为终于可以知道要不要喝牛奶了!
然而,直到节目的最后,该不该喝牛奶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确定的答复。在如今这个健康观点倍出、且又是鱼龙混杂的时期,该如何选择养生观念呢?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王雷时,他的回答更像一个普适性的大道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细细思量,却也是养生的真理。食物,本来就没有万人皆宜、十全十美的。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当然只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上千年的历史证明,常饮牛奶的确有益身体健康,但缺少乳糖酶的人自然不宜喝牛奶;豆浆虽然价廉物美,但也有很多人口感不适应;酸奶只能冷饮,不能煮热,老人、胃寒者就不宜选择了。总之,牛奶也好,酸奶也罢,豆浆亦然,都是因人而异。而养生讲究的就是辩证法,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模仿。
王雷还提供给读者辨别健康新概念的小方法:“如果新出的观点跟你以前所接受的概念呈180度大逆转,你大可暂且放一放,不必盲目跟进。因为医学虽然在技术方面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目前整体的医学观念和生物学观念还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各种保健理念也只不过是主流观念的深入化、多元化。另外读者在阅读健康书的时候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把健康书当成宝书,尽信书则又是一种迷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