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News
新闻资讯

必一运动从厨房里走出的文学青年:做饼磨豆浆谋生 阅读写作追梦

  • 作者: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发布时间:2024-09-02

  • 点击数:
  •   必一运动从厨房里走出的文学青年:做饼磨豆浆谋生 阅读写作追梦他既是面点师,也是文学青年。尽管常年身处油烟弥漫的厨房,每天和面做饼,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的梦想。著名作家梅洁被他的执着感动,多次为他点赞。他,就是徐志海。

      每天清晨供应早点的时段,是徐志海一天最忙碌的时候。4月26日9时,记者在北京路见到他时,他刚忙完手中的活,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眼前的他偏瘦,胡子没有刮,戴着一顶小红帽。神情有些羞涩,带着腼腆的笑容。一开口说话,河南口音很重。

    必一运动从厨房里走出的文学青年:做饼磨豆浆谋生 阅读写作追梦(图1)

      “我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4点准时干活。现在闲一点,10点多又要备料,为中午做准备,天天如此。”徐志海说。

      每天在厨房忙碌,长年累月和面粉、调料打交道,这就是徐志海的人生现状。尽管生活不易,无论身处何境,他从来没有放弃阅读和写作。这些年,他写了数百篇作品,很多刊发在各级媒体平台上。

      从只身飘零,到成家立业,如今在十堰买房,成为新十堰人,徐志海一路跌跌撞撞,靠着勤劳和吃苦的精神走到了今天。

      徐志海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今年39岁。在他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哑巴母亲改嫁,徐志海由奶奶和几个叔叔共同抚养。

      后来,徐志海在一篇名为《想有一个家》的文章中对此有清晰的描述:“我三岁父亲病逝,五岁母亲改嫁,我被两个叔叔轮流抚养。叔叔待我如亲生,没有缺吃少穿。其实,他们家一点也不宽裕。在三大(三叔)家寄居时,每年收完秋,三大赶紧把粮食变卖成钱,给我交学费。三大有两个孩子,三娘常年有病,生活捉襟见肘。日子清苦,添我一张嘴他从无怨言。二爹有三个孩子,开砖窑略有进账,可二妈患糖尿病,仍入不敷出。”

      因为穷,徐志海读完初中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在亲友的介绍下,他去了北京,在一家单位当保安。在此期间,徐志海接触了餐饮业。他发现,在厨房里忙碌的厨师们,每次炒菜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特别是热菜糖醋里脊,端上桌时红彤彤、亮晶晶的。炒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徐志海对烹饪产生了兴趣。他想,干保安不能长久,应该学点技术傍身。

      在几个叔叔的帮助下,当了两年保安的徐志海回到了河南,在郑州一家面馆做学徒。其后两年时间里,他在这家面馆打杂。2006年,老家的姑姑告诉徐志海,他的堂哥在长沙开拉面店,生意做得还不错。就这样,徐志海去长沙投奔堂哥,一晃又是两年。

      农村青年大多结婚早。徐志海家底子薄,娶媳妇难,好在小伙子长得精神,又有一门手艺。2008年正月,老家亲友为徐志海张罗了一门亲事。女孩叫马晓,比徐志海小一岁,当时在深圳打工。见面后,双方都很满意。20多天后,两人正式结婚。

      徐志海的岳父、岳母一直在十堰打工,小两口婚后在河南待了一个月后,岳父岳母邀约他们来十堰谋生。

      在岳父、岳母的帮助下,徐志海和媳妇在五堰开起了小吃店。不过,开店并不成功。起初的几年,他们先后开了三次店,最长的一次也仅维持了两个月时间。每次不仅没赚到钱,还倒贴了一些本钱。其后,徐志海又开启了漂泊模式,先后到黄冈、深圳打工,当拉面师傅。2009年11月,徐志海的妻子即将临盆,徐志海又回到了十堰,打算在十堰开小吃店。

      岳父在红卫的一个小巷里为徐志海物色了一处小门面,租金只要200元。徐志海将当年开店买回的锅翻出来一看,居然还是好的。随后,他就在红卫开起了饼店。徐志海的饼店虽然挪过地方,但一直在坚持开,多少能赚取一些生活费养家糊口。就这样,他在十堰安顿了下来。201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徐志海和媳妇在北京路一家单位的食堂盘下了一处小场地,主要卖豆浆和饼。其中,豆浆1.5元一杯,最便宜的饼1.9元一个。前几年,随着两人第二个孩子出生,这个家庭不再四处飘泊。

      读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老师曾为徐志海和同学们布置了写周记的任务。从那时起,徐志海就养成了每天记录生活的习惯。即便外出漂泊,他也每天坚持写,日记本积攒了厚厚一大摞。在厨房里忙碌时,脑海里如果有奇思妙想,词穷了,他就会反复琢磨如何将其顺利表达出来。这种过程,尽管折磨人,但令徐志海快乐。2017年,徐志海开始正式写作,并将自己写出的文字往外投递。

      起初,徐志海并不懂写作技巧,大多是兴之所至。不过,他锲而不舍,坚持写作。做小吃对于徐志海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他不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上。稻盛和夫曾说:“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深钻,只要看透时间的复利效应,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小领域的佼佼者。”

      徐志海的勤奋也引起十堰作家群体的关注。郧阳著名作家兰善清曾多次教徐志海写散文,并一字一句地为他修改稿件。十堰文学青年孙翼经常和徐志海切磋文艺,给予他很多帮助。

      个人坚持加上遇见贵人,徐志海在文学路上大步向前,越来越多的稿件见诸媒体。他开始收到稿费,最多的一笔500元。尽管稿费不多,但对徐志海来说意义不同。

      著名作家梅洁也一直关注徐志海的成长,并给予他高度评价。在梅洁笔下,徐志海是这样的:徐志海,笔名贾宋,2017年10月我们一行故乡爱文学的人们,奔赴巴山深处的太和梅花谷。一路上,有个悄静、腼腆、仿佛乳毛未褪的大男孩,一直若即若离地走在我左右,偶尔朝他望去,他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不近前。后来,我在哪儿读过几篇署名贾宋的文章,只觉文笔把生活呈现得真切、悠深,令人心疼。”

      目前,徐志海已经在《十堰晚报》《湖北文学季刊》《十堰作家》《南阳晚报》《消费日报》等平台发稿多篇,且被十堰市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奋斗,为他打开了人生另外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厨房外更加广阔无垠的天空。

      徐志海曾写道:为了生活我来到了异乡,为了工作我来到了异乡。2016年,徐志海和媳妇在十堰买了房,两个孩子也在十堰读书、成长。对于他来说,十堰早已不是异乡,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珍惜他拥有的一切,感恩十堰。

      徐志海感谢的,还有妻子马晓。对于丈夫,马晓永远只有肯定:“爱写是个好现象,我也爱看书。”徐志海一边做饼、磨豆浆,一边坚持写作,计划在还完房贷后,将手头的几部小说写完,争取出版。